今天是:  时间:
用户名:  密码:   验证码:  验证码  
收藏本站 繁體版
  • 首 页
  • 学校概况
  • 一中新闻
  • 校长专栏
  • 教育资源
  • 招生专栏
  • 学生活动
  • 捐资助教
  • 党建之窗
  • 公示公开
  • 您的位置:首页 >> 一中新闻 >> 国际国内新闻
    血液中心回应献血证被借 或有病患欲优先用血
    信息来源:网管处  ‖  发稿作者: 管理员   ‖  发布时间:2012年12月28日  ‖  查看3603次  ‖   字体:[] [] []

      央视网(记者孔华 报道)“谁能告诉我献血证借去能有什么用?为何每次献血之后都有人找来借?我们的热血会流向哪里?”12月26日晚,在一所高校读书的小张通过微博@网络新闻联播,期待央视网能帮忙给出一个答复。27日,央视网记者走访安徽血液中心咨询了上述事宜。

      献血条码可追溯血液来源去向

      安徽省血液中心业务科科长郭晓婕告诉记者:从1998年《献血法》颁布后,全国医院的用血均为无偿捐献。献血证是献血凭证,不仅记载了无偿捐献者献血的时间、地点、数量等相关信息,还附有一个五十年都不会重复、跟献血者身份对应的条码。通过这个条码,可以追溯献血者信息,也可查到血液流向。

      献血到用血是非常严谨的过程:经过初筛和体检确定捐献者适合献血后,开始采血,随后血液通过冷链运到血站,经过两遍检测没有发现病毒、病菌及抗体,确认捐献的血液合格后(血站会给捐献者发短信),血液被制备分离成悬红细胞(2到6度,保存期限35天)和血浆(零下20度以下,保存一年)保存。一旦经过检测发现捐献者捐献的血液不合格后,血站会给捐献者打电话。

      “有的捐献者根本不知道自己携带了病毒,我们通过检测发现后会通知他(她)体内携带了病毒,这些病毒包括乙肝、丙肝、梅毒、艾滋等。”郭晓婕告诉记者。

      根据“先进先出”的原则,血站储存的血液最后都流向了医院。

      “医院当天给我们打电话,报告血液用量。有突发特大交通事故或其他特殊情况的可临时报备,稀有血型用血则需提前预约。”

      一旦血液进入医院后,在输入患者体内之前还有一个交叉配血过程,交叉配血发现供血和病患的血液相容就能用,不相容则不能用。病患在用血之前还要履行采集标本、主治医生签字等程序。

      记者了解到,从采集到入库储存到输入患者体内前,每个捐血者捐献的血液都单独采集、检测、制备、分离、储存、包装,到了医院也是单独使用。一旦一袋血液不足,再使用另外的捐献者捐献的血液来补充。由于血液包装袋上标注了献血者的条码信息,实际上,捐献者捐献血液的最终流向都是可以查到的。

      借献血证可能是想优先用血

      根据《献血法》,献血者可享受偿还政策。在安徽,个人献血达到1000ML以上(含),个人终身无限量享受免费用血;配偶及直系亲属(父母、子女、爷辈、孙辈)则享受半量免费。不足1000ML的献血者本人可按所献血的两倍免费用血。

      对于小张反映有人借献血证的情况,郭晓婕表示,这是禁止的,她同时建议献血者不要借。郭晓婕说,无偿献血用血偿还的审核很严谨,个人要出示身份证、献血证、出院发票、用血明细表,配偶及直系亲属需提供和献血者的关系证明,血站审核后报销血液费用。由此可见,借别人献血证享受免费用血的情况不大可能。

      “《献血法》第15条规定:为保障公民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,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,动员家庭、亲友、所在单位以及社会互助献血。虽然社会无偿献血的人次和数量都在增加,但由于医院用血量一直居高不下,有一段时间,供血比较紧张。医院鼓励病患家属互助献血,之后凭献血证可以优先用血(不是无偿用血)。”郭晓婕推测,小张的献血证被借可能属于这个情况。

                  
    上一篇: 四川眉山仁寿境内发生客货车相撞事故致7死14伤
    下一篇: 戮力同心担使命 砥砺深耕启新程‖开学教育教学工作会
        返回顶部↑
    主办单位: 四川省仁寿第一中学校(南校区)   网站制作:仁寿一中南校区网站管理处
    联系QQ:211145   联系电话:028-36201576 邮编:620500
    备案号:蜀ICP备12023762号-1    公安网备案号:51142102511480号
    联系地址: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文林镇南坛路257号
    本站最佳浏览效果:1024*768分辨率/建议使用微软公司浏览器IE6.0以上  
    您是本站的: 位访客  当前在线 人 今日访问IP: 个  
    By:Nzcms v2.12.8.ACCESS版本TM
    Copyright Right©2008-2012 Ningzhi.Net Powered|By:Nzcms v2.12.8|